孕检、早筛、产检全程监护 “网络”指导儿童营养
据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本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为82.13岁,居全国最高水平,孕产妇死亡率为9.61/10万,婴儿死亡率为5.97‰。 2010年,上海市民的健康三大指标继续保持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平均水平。据上海市人口计生委预计,今年“兔宝宝”的出生将达17万,生育小高峰将一直持续至2015年。本市各大产院应对出生高峰,从孕妇保健、新生儿筛查、疫苗接种、儿童保健等全方位保障母婴幼儿的健康。
家住静安区的白领王小姐结婚一年多,今年孕育“兔宝宝”。正值生育年龄的她不仅在静安区享受到一套免费的孕前检测套餐,还得到有关孕前优生优育的知识辅导。王小姐说,原来以为怀孕生孩子不容易,听到周围“过来人”描述生子如何疼痛,自己也心有余悸。现在看来,只要准备充分,从孕检开始,然后建卡、早筛,一步步接受产检,全程由产科医生定期监护下,接受免费孕产妇课程、导乐参与分娩过程,自己放心多了,心理负担大大减轻。如今,已怀孕的王小姐预产期将在今年秋天。
据市人口计生委预计,今年全市常住人口出生将达17万左右,基本与2010年持平。这一波生育小高峰将一直持续至2015年。记者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了解到,2009年该院全年分娩数达7000多;而去年这一数字则上升至10000多。
针对上海市民的健康三大指标,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上海市妇女保健所所长段涛教授分析说,“在人口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这三个指标中,人口期望寿命与我们间接相关,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这两个指标与我们直接有关。只有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这两大指标低,人口期望寿命才会更高。就目前,本市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这两个指标已经连续两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
据了解,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新华医院等均设有新生儿早期筛查,对胎儿出生缺陷提早发现,早期干预。对于高危人群进行早筛,对可能出现的出生缺陷提前干预,尽早准备,像兔唇、先天性心脏病、听力问题等出生缺陷,都可在出生后及时手术,日后孩子也可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提高优生优育水平。此外,在一妇婴“独家”推出的“产科一贯制”服务模式,准妈妈到医院生孩子可以自己选医生,从产前、产时到产后随访由“一对一”的专门医生负责,这种为孕产妇提供的全程系统分娩护理模式不仅更人性化,还可促进准妈妈的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努力降低剖宫产率。
来上海做钟点工的安徽外来妹小林最近在本市外来孕产妇“特约”分娩点诞下宝宝。小林说,在外来孕产妇“特约”分娩点分娩,不仅收费低,而且服务好……
“目前,非户籍人口分娩数在全市分娩数中约占一半。”段涛院长说,在上海这个特大型城市里,外来孕产妇分娩管理问题成为需要的挑战。就目前现状来说,户籍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已达发达国家水平,但非户籍人口及外来人口孕产妇成为管理的难点。这些年建立的制度和举措降低了整个孕产妇的死亡率,其中主要就是外来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作为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要项目之一,本市目前已在新华医院、仁济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等5家单位建立“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在全市构建危重孕产妇抢救网络。这5家医院不仅具有很强的内外科综合急救能力,这一网络已对口覆盖全市各区县医院产科。产科专家组队伍的建立,以及抢救转诊网络的完善,从根本上解决了危重孕产妇会诊难、转院难等问题,使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
同时,全市外来孕产妇分娩点的建设,以其安全、低价接产服务,有效了非法接生的存在空间,使本市外来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 “支持一点,医院让一点,百姓出一点”,在 “流动人口孕产妇特约分娩点”医院分娩,仅800元,虽然费用降低了,但医疗服务质量并不降低。据悉,这笔收费还包括新生儿出生体检、乙肝疫苗注射、卡介苗接种、产后住院一天观察护理费、诊疗费等。去年本市还完成了农村妇女住院分娩补助。在本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定点医院,在此住院分娩的农村孕产妇还可享受800元分娩补助。
家住长宁区安顺的曹小姐的女儿今年三岁,从出生后,女儿一直在长宁区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疫苗。曹小姐说,女儿接种疫苗,一直都按照接种卡上的日期接种……像计划内的免费疫苗有乙肝疫苗、卡介苗、白百破疫苗等,此外还有一些像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自费疫苗也接种过。去年9月,本市启动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根据强化免疫要求,接种了麻疹疫苗,家长感到很放心。
记者了解到,在儿童免疫规划上,本市计划内的免费疫苗主要针对儿童,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白百破疫苗、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疫苗和乙脑疫苗等。此外,还有一些自费疫苗,家长可根据需要选择,像流感疫苗、肺炎疫苗、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水痘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在本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疫苗接种,医生也会提醒家长,在疫苗接种前,应积极配合接种人员做好儿童健康状况的询问与接种禁忌的筛查。如果儿童有发热等身体不适、禁忌症等情况,可缓种或不接种疫苗。
去年卫生部发布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知识要点》。到2012年,我国要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去年9月,我国全方位启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大行动。根据计划,8月龄到4岁儿童为主要接种对象,在上海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目标儿童年龄为1995年10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强化免疫的年龄扩大到14周岁。去年,本市共完成179万目标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
量身高、称体重、化验血、测量微量元素……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女士带着孙女定期来做儿保检查。李女士说,由于孙女出生时是早产儿,不仅体重轻,而且身高也没达标。出生后,小宝宝还在医院暖箱里多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虽然家长平时在家里都非常关注孩子的生长,但对于孩子是否“追赶”上正常儿,很难做出判断。好在儿保中心不仅有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为孩子定期检查,而且检查项目细致,包括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腰围、胸围等,还验血、化验小便,以及各种微量元素测试。在专业医生的精心指导和下,小孙女很快就 “追赶”上正常儿了!
上海市儿童保健所所长、上海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专家姚国英教授说,目前本市儿童保健网络从上海市儿童保健所辐射到各区县儿童保健所,再深入至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科,全市配备800多名儿保经验丰富、专业的儿保专家和医生。在今年的儿保检查方面,在以往常规的身高、体重等常规基础检查外,还新增了儿童营养行为和心理健康这两项检查项目。
据透露,目前已对全市800多名儿保专家和医生进行了有关儿童营养行为和心理健康这两方面检查的培训,以对儿童神经发育以及社会适应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判。
12岁的小胖墩体重竟达150斤……对于“小胖墩”现象,姚国英教授说,“现在孩子的营养问题不是营养不良,而是营养不均衡! ”
上海在2008年对1244名儿童调查发现,父母报告1至6岁儿童“吃”的问题发生率为39.7%,父母在养育儿童中面临各种各样“吃”的问题。目前,在本市多家儿童专科医院以及儿童保健机构里都设立了儿童营养门诊和营养指导,辅导家长如何通过科学膳食来为孩子的营养打好扎实基础。同时,幼儿园、中小学校也通过营养午餐来干预儿童在校就餐营养。来自三家医院的营养科专业医生也不定期深入学校,对学校保健老师进行营养知识培训,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宣教。
据了解,在儿童医学中心营养门诊,医生给孩子选择零食时可参照《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将零食分级,通过看“红绿灯”,来分辨“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食用”三个级别的零食选择。吃零食不要距离正餐时间太近,每天食用次数应控制在三次,更不宜在上网看电视同时吃零食。
今年3月,本市卫生部门传出好消息:2010年,上海市民健康三大指标继续保持发达国家或地区平均水平。本市户籍人口期望寿命为82.13岁,居全国最高水平,孕产妇死亡率为9.61/10万,婴儿死亡率5.97‰。在这一连串可喜数字的背后,少不了本市妇保、儿保以及多家妇幼机构为之做出的不懈努力。
健康,是家庭幸福的基础;母婴健康,更是提高人口期望寿命的前提……众所周知,影响健康皐�基本因素不仅靠父母遗传、因素、医疗条件,更大一部分还要靠个人的健康生活方式。个人健康生活方式不同于遗传、等人为不可控因素,百分百可以靠自己来掌控。
如今,不少“80后”准妈妈一怀孕,便以“大熊猫”自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结果吃得太多,补得过剩,又缺乏运动,体重大大超标……宝宝一出生,不少就是体重斤的“大胖小子”、“九斤姑娘”。从小体重超标,也给今后孩子超重、肥胖以及各种慢性病埋下了因�。
此外,不少家庭还过分溺爱孩子,孩子在家把零食当饭吃。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食品所开展的一项中国居民零食专项调研显示,60%以上3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每天都吃零食。甚至还有家长盲目以为:孩子小时候胖一点没关系。结果很大一部分“小胖墩”出现了性早熟、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甚至肿瘤等,才转到医院营养中心来检查。此时家长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最初的膳食平衡出了问题!
继月嫂后,时下,又一项全新职业名词——“母婴专护保健师”诞生了。这一专业从事孕妇、产妇、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健康管理保健服务的专业人员,或许能为许多母婴家庭缓解燃眉之急。但事实上,除了专业人员的帮助外,母婴保健、健康生活方式还要靠准妈妈、新父母自己,真正的“母婴保健”还需掌控。
晚报讯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2011年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与妇幼保健工作会议获悉,本市将完善建立女性青春期保健、孕前保健、更年期保健等全覆盖妇幼保健模式,继续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继续加快推进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建设等惠民利民实事项目。
2011年,上海将顺利推进和实施第三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确保本市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市疾控与妇幼保健工作计划提出,要深化聚焦“一高一低”妇幼保健工作机制和能力建设。深入推进以“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为特点的全覆盖妇幼保健系统管理工作模式。深化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切实提高筛查率、提高复筛率和提预率。完善建立“婚前保健—孕前保健—产前保健”、“青春期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和“学前保健—托幼保健—学校保健”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和保健模式。继续加快推进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构运作筹备;推进区县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
在本市实施妊娠风险预警评估“精细化管理”,加强高危孕妇早期干预管理,探索建立危重孕产妇抢救评审工作制度。继续实施产科人才培训计划,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转运网络和工作流程,进一步发挥会诊抢救中心技术指导作用,不断提升产科医疗救治能力。积极和促进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努力降低剖宫产率;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和技术比武,进一步降低率和新生儿死亡率。继续开展产科质量督导检查,建立助产医疗机构质量督导档案。
建立与常规妇幼保健工作相结合的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工作模式,为孕产妇和新生儿提供全面、系统、有效的综合干预服务,切实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工作。完善产前诊断、产前筛查管理网络建设,完善产前筛查机构申报、审批程序。结合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妇女保健项目,继续开展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
上海将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开展儿童疾病综合管理,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探索建立儿童综合发育干预、评估体系;建立和规范本市常见出生缺陷筛查、诊断、康复和管理体系,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能力和质量水平。
全面推行新生儿听力筛查,让更多患儿回归“有声世界”。进一步提高听力障碍的早期发现率,完善听力筛查体系,结合产前干预措施使降低先天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成为可能。把患儿先天性听力损害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对人员资格、技术能力、场所设置、手术质量进行督导检查。开展培训和指导,切实提高婚前保健服务质量,逐步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继续依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许可。按照《上海市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管理办法》要求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持证机构的换证审批。继续规范和加强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管理。加强《上海市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办法》培训,开展助产机构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督导。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监测和信息化工作。
继续开展近视综合防控,建立学龄儿童屈光发育档案;在试点区全面开展学龄前儿童视功能筛查和建档工作,并在本市逐步推广。推进外来务工者子女初级眼星期六左眼跳保健工作。开展针对大学生、在职人员的眼保健服务,扩大初级眼保健覆盖人群。组织实施《全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行动计划》,推广口腔疾病预防适宜技术,开展学校公益性口腔病防治工作。组织开展《全国儿童口腔健康与因素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