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胎儿宫内治疗应尽早规范
胎儿在宫内发现疾病能否救治?如何治疗?哪些情况具备做胎儿宫内手术干预的指征?胎儿医学是一个新兴学科,更是一门综合学科,需要多学科协作,也亟须形成规范化的诊疗指南与标准。
日前,国内首个“中国胎儿宫内治疗协作网络”在上海筹备成立。该协作网络的发起人、知名产科专家、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创办人段涛教授说:“中国胎儿宫内治疗协作网络将是一个性的学术联盟,在原来医生之间自发形成的‘微信群’和‘朋友圈’,转型为自觉的协作网络,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规范国内胎儿宫内治疗,希望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加盟。”
一位准妈妈四度怀孕,却像被施了魔咒一般,每到孕期5个月后自然胎停育,跑了十多个医院,却始终查不出病因。在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胎儿医学科,经过诊断与检测,发现真正的病因是胎儿宫内贫血。经过多期孕期宫内输血,这位准妈妈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妈妈梦”。
这只是众多受益于胎儿医学发展的案例之一。段涛了国内产前诊断走过20年。1998年,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正式成立产前诊断中心,这是全国首批、上海市第一家由批准挂牌的上海市级产前诊断中心。该中心成立后,在上海地区及全国率先开展了中孕期唐氏综合征筛查、TORCH筛查、经腹绒毛活检术等产前诊断服务项目。2002年,该中心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合作开展产科—超声—儿外(心内等)多学科联合门诊,揭开了跨医院间产前诊断与儿科多学科协作的序幕。
2010年,在段涛的大力下,胎儿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首次被国内业界认可,成为产科的三大亚专科之一。同年,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在整合产前诊断中心优势项目的基础上宣布成立胎儿医学部(后改名为胎儿医学科),由此成为国内第一家提出并实践产科亚专科学科建设体系、率先规范开展胎儿医学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以此为基础,胎儿医学科逐渐完善产前—产时—产后的一体化、多学科紧密协作诊疗服务模式,直至成为国内最大的胎儿宫内诊断及治疗转诊中心。
今年,作为牵头单位及部门,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胎儿医学科联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学第三医院等全国7家单位的胎儿医学中心,成功申报2018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专项——“重大胎儿疾病宫内诊断和治疗新技术研发”。这标志着胎儿医学科的跨院际协作已经突破临床范畴,进入科研领域。而此次成立“中国胎儿宫内治疗协作网络”,构建规范化学术共同体,被业界认为是国内胎儿医学学科发展的关键一环。
“胎儿医学的发展,一直受到三股力量的驱动,一是科技驱动,二是患者驱动,三是医生驱动。由于是新兴领域,大家把它当作一个高精尖的东西去发展,去尝试一些别人从没做过的手术,为患儿及家庭的生命安全,有必要规范自发的冲动。”段涛坦言。
记者了解到,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胎儿医学科相继于2015年和2017年牵头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针对双胎妊娠和非免疫性水肿的临床管理指南。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在胎儿医学科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伦理委员会,同时建立了常态化的心理机制。
“真正有医学指征、需要做胎儿宫内手术干预的病例其实并不多,荷兰一个国家也就只有一个胎儿医学中心。国内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大家对于开设胎儿医学中心的积极性都很高,有必要尽早进行规范、加强培训。”段涛介绍,“我们成立国内的相关协作网络,就是想告诉大家什么是正确的做法: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做正确的咨询,然后做正确的转诊。未来协作网络将按照规范先行、制度先行、培训先行这三点原则推进工作。”
告诉记者,这个协作网络的雏形,其实以前就存在,多数是自发的。“我们自己就建立了一个近500人、到一妇婴胎儿医学科的医生为主要参与者的微信群。如果能成立一个正式的组织,对罕见的胎儿疾病开展多中心的学术合作,香港吉野门就有可能规范整个胎儿医学的发展。”
据悉,筹备成立中的国内首个胎儿宫内治疗协作网络近期将进行一次摸底调研,综合评估现有技术和治疗方法的效果,形成报告,供拟加盟的志愿单位决策参考;针对一些重要胎儿疾病,规范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干预,制订相关疾病诊治共识;引入国内外专家力量,制订教材与讲义,统一操作规范,加强对联盟单位内部的理论与实践培训。
协作网络的单位还将开展胎儿医学多中心的前瞻性科学研究,尤其是针对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和方法进行专项性研究。“胎儿医学未来的发展在年轻医生这一群体,希望这个协作网络越来越壮大。加强对年青一代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快速成长起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漆洪波期望,这个协作网络能够推动国内胎儿医学治疗规范的建立和完善,为胎儿医学的健康发展培养更多新生力量。
本文由来源于325棋牌 325游戏中心唯一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