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中医“治未病”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于日常生活实践。“治未病” 起源于远古,雏形于《周易》,形成于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明确提出“治未病”的概念,并完善“治未病”的理论体系,后学者多有发挥。近年来国家对 “治未病”的理论及临床实践越来越重视,“治未病” 的得到广泛, 对 “治未病”的认知度和认同性有明显的提升。
祖国医学十分重视治未病的思想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云:“不治已病, 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 。所谓“治未病”,一是说在没发病之前注意饮食起居 、情志等多方面的调养,使正气充足从而不易受外邪,达到防病于未发之先的目的。二是着重于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防止其由小到大,由轻变重,由局部到。“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 。
“未病先防”,就是要在疾病未发生之前,作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疾病的产生关系到邪正两个方面。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因此“治未病”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 ,增强体质,是提高正气抗邪能力的关键。
(1)生活起居应有规律: 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人体的生理活动规律能与气候变化规律和时间的周期性变化保持同步进行,就会自然而保持健康,如果长期生活起居没有规律,必然使人体抗邪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患各种疾病。
(2)饮食有节:饮食有节包括3 点: 一是,即不偏食,不嗜食, 不多食。二是节律,指饮食要定时定量。三是节忌,指要禁口。
(3)调摄:祖国医学认为情志活动,与人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突然的、强烈的,或反复的、持续的刺激,均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生疾病或加重病情。情志异常的波动对患者的病情有着明显的影响,相反,愉快,心情舒畅,气机调达,气血和平则有利于健康。
(4)劳逸适度,积精全神:过劳则伤气,气少则力衰。《素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劳神过度,则伤心脾。房劳过度则伤肾, 肾主骨,精生髓,精不足则髓亏,故会出现头晕耳鸣。精充则气足,气足则神会,正气充足则邪不可犯。
(5)加强锻炼:生命在于运动,经常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发生。总之 ,加强锻炼,持之以恒,促使血脉流通,关节灵活,气机调畅,形神合一,就能够收到内以养生,外以却恶的效果。
未病先防是主要的手段 ,既病防变是它的补充。疾病已经发生 ,就应该争取早诊断早治疗并防止其发展与传变。既病防变要做到以下两点:
(1)早期诊治:“ 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可见早期诊治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到早期诊治,对于患者来说,应及时就诊。对于医学来说,要不断提高诊治水平,对疾病给予早期诊治。
(2)根据疾病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既病防变,要求医者谙熟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人体内部脏与腑之间,在生理上,有着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生克制化关系;在病理上,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传变的乘侮亢害关系。依据这种规律,可采取相应措施截断其传变途径防止疾病的蔓延。
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医疗的目的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中医“治未病”这古老而前沿的,与现代医学相比,进一步显示了中医学的思维是先进和超前的。
【生精补血、健脑补肾】,是养生保健和治疗肾阳虚效果最好的产品-中亚牌至宝三鞭丸、三鞭补酒的主要功能。
烟台中亚医药保健酒有限公司,于2017年5月16-18日上海药交会期间 ,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大道333号 国家会展中心,4.2号馆42P43展位,展示公司主要产品,届时热烈欢迎参观、招商洽谈。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