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组高度相似的葡萄病虫害症状辨识很容易混淆
葡萄园病虫种类多,有些病虫害(药害、肥害)表现症状高度相似,导致果农因辨识不清而盲目用药、过量用药,不但防治效果差,而且还可能造实农残超标、污染等安全隐患。以下,我们针对葡萄园中易混淆的病虫害,分组介绍各自的典型症状表现和防治方法,供果农参考。
1、白粉病。白粉病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发生在叶片正面,也偶有在背面的,干燥条件下容易发生。区别于霜霉病:病斑颜色更鲜亮,菌丝短,而且比较密集(毛短而密集)。
2、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幼果及穗轴幼嫩时。发病部位一般在幼果、穗轴及叶片上,并在叶片背面出现霜霉症状,菌丝长而且比较稀疏,区别于发生在叶背的白粉病。小幼果侵染霜霉病,依稀可以看到霉层。在霜霉病发病初期,可甲霜·锰锌+双炔酰胺、烯酰吗啉等防治。
在幼果直径5~7 mm 时,“黑痘病”“绿盲蝽害状”及“药害”在葡萄果面上的症状表现相似———均为黑色小斑点,极易误认误防。
1、黑痘病。斑点在果面随机分布,除黑色外,也有红褐色或黑褐色斑点。斑点大小有差异,后期病斑常龟裂,严重时连成片。可喷施苯醚甲环唑等药剂进行防治。
2、绿盲蝽害状。斑点在果面随机分布,小且稍有突起,后期木栓化。可喷施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或噻虫嗪+氯氟氰菊酯防治,注意树上树下同时喷药。
3、药害。斑点在果面分布较为均匀,但大小相对不均,后期形成枯斑。植株不同方向、不同部位轻重不同。
1、穗轴褐枯病。穗轴褐枯病主要侵染的是没用完全木质化的花穗和果穗,随着枝条老熟,果实膨大,即停止侵染。相应的,花期和小幼果期是高发时期,应作为重点防治时期。
实际生产中,人们发现,除类,灰霉病药剂对穗轴褐枯具有较好的防效,如异菌脲、嘧菌环胺、抑霉唑。可与花期、幼果期灰霉病同防。除药剂防治外,可控氮、控梢、控旺,加快枝条老熟,降低发病几率。
2、溃疡病。发生在膨果期。果梗干枯,果实极易脱落,一般情况下,除果刷部位会干枯,变成黑褐色外,果实无明显症状。溃疡病多发园要注意控制产量、合理肥水管理,溃疡病属于座腔真菌性病害,不是细菌性病害初发期可喷施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等预防。
3、白腐病。较溃疡病发生晚,多在大风大雨、雹灾后发生。果梗或穗轴上被白腐病菌侵染,首先为浅褐色、边缘不规则、水渍状病斑,然后向上、下不同部位蔓延。通过果梗到达果粒后,果粒从基部发病,表现为淡色软腐,整个果粒没有光泽;而后全粒变为淡淡的蓝色透粉红的软腐。白腐病为害果实的症状和房枯病、溃疡病、水罐子病和气灼相似,要注意区分。应注意在风雨冰雹后及时喷苯甲·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等提早预防。
4、水罐子病。生病害。一般发生在果穗转色后;感病果粒果肉变软,皮肉极易分离,病果易脱落。有色品种明显表现为着色不正常,色泽淡;白色品种表现为果粒呈水泡状,病果糖度降低,味酸,果肉变软,果肉与果皮极易分离,用手轻捏,水滴成串溢出。生产中应注意减少化肥,特别是氮肥的施入量,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提倡使用微生物肥料。
1、根腐引起黄化。整个植株叶片均发黄,新老叶片颜色差异不大。根部腐烂、发朽。多发生于化肥过量,或未腐熟的有机肥,或施肥离根太近等施肥不当的果园。可根据具体发生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对已发病园,选晴朗天气,在9:00—10:00 将根挖开,清除腐烂根,晾晒至17:00,灌入咯菌腈+S诱抗素等药剂,促使根系恢复。
2、水淹引起黄化。一般出现在开花前后。先期长出的叶片颜色基本正常,随抽梢量增加,新生叶片颜色连续不断变淡发黄,随叶片生长逐渐恢复正常。根系生长缓慢,难发新根。主要原因是上一年度秋季连阴多雨,葡萄园长时间积水。往往整片发生。应注意秋季雨后及时排水。发生症状时不要盲目大量追肥,可根部灌施S诱抗素,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等,促进早发新根。
3、缺铁引起黄化。新生叶片叶脉间先失绿,后整个叶片变为淡或白色,田间点片随机发生。防治方法是叶面喷施硫酸亚铁或含铁量高的液体肥料,严重的园结合滴灌或用施肥枪等进行根部灌施。
注:本文整理自《西北园艺》2016.08《几组易混淆葡萄病虫害的症状辨识》、杨桦、刘甲启、利;和介末、小葡萄发表在191论坛上的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