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校老师也需具备特教知识
“随班就读已成为安置特殊儿童的重要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普校老师将会接触到这些孩子。作为特殊儿童接触最多的人,老师不能在‘面对’他们那刻,相关的专业知识还是一片空白。那时候再补,就真的有点晚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王雁告诉记者,截止到2015年,在普通学校就读的特殊儿童已经占了义务教育阶段在学特殊儿童的54.2%,这就意味着,一半以上的特殊儿童是在普通学校就读,他们已经是普通班级中不能忽视的群体。“在未来,这一比例会越来越大,随班就读将成为特殊教育的一大趋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选择到普通学校学习,学校需要配备相应的资源教师、特殊教育巡回指导教师等,这类教师需要具备特教专业背景。可现实情况是,大部分普校没有“特教教师”编制,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也未能及时培养出足够数量的专业人才。这使得,大部分普校的“特教老师”由当地特教学校老师或本校心理老师、大队员兼任,专业力量不足。怎么办?在王雁看来,除了加大特教师资的培养,还应关注普通教师这一群体。“这才是融合教育师资队伍的主力。为应对随班就读的开展,他们需要具备融合教育相关的素养。”
近几年,将主要精力转向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王雁发现,随班就读的直接实施者应该是普校老师。因为特殊儿童除了一定时间的康复训练,更多时间是与普通学生一样面对各科任老师,接受普通教育,这也是随班就读的初衷。但大部分普校老师在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中都不曾接触相关知识技能及应有态度的训练。“其实,一名老师,无论有没有机会接触特殊儿童,都应具备融合教育素养。”王雁了解到,很多特殊儿童因发现晚,错过了最佳干预期。她希望所有老师都具备一双“智慧”的眼睛,及时发现学生的特殊情况。“不是要求老师成为诊断专家,也不是给孩子‘贴标签’,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家长,让更多特殊儿童不被‘耽误’。”
现实的种种需求直逼教师培养的。王雁告诉记者,大多数师范院校还没有意识到在职前阶段培养“准老师”的融合教育素养;少数有这一“意识”的院校中也只有部分开设了相关课程。“就算开了课程,部分院校的课程地位也与随班就读对教师融合素养的需求不匹配。”调研时,她发现很多院校把特殊教育基础知识相关课程列为选修课,选的人不够就不开了。“选修怎么够?距离覆盖所有教师的需求还很远。”
据王雁介绍,在地区,参加普通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人必须具备特殊教育相关知识,比如必须修够一定数量的学分等。“这也是很多国家的通用做法。如今,我们暂时没有国家层面的制度去引导。这需要慢慢来,但需要明确这是未来的方向。”王雁希望,在未来,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措施,如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纳入融合教育基础或特殊教育导论等内容,就像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一样的地位。这样,会倒逼师范院校开设相关课程,让“准老师”为接触特殊儿童提前做好专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