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保健
防病优生
女性早孕
怀孕常识
孕前营养
孕中保健
孕期疾病
孕期饮食
孕期保健
分娩保健
临盆待产
分娩时刻
产前诊断
产后保健
靓丽重现
产后心理
产后保健
月子饮食
宝宝保健
育儿心理
婴儿期
哺乳知识
母婴交流
婴儿期

第四章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作者:孕妇保健网 来源: 日期:2017-10-22 13:00:57 人气:

  第四章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四章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 第一节 成年晚期的生理特点 婴儿生理发展 第二节 婴儿觉发展 第三节 婴儿言语发展 第四节 婴儿的感情发展 第五节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四章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第一节 第一节 成年晚期的生理特点 婴儿生理发展 第二节 婴儿觉发展 第三节 婴儿言语发展 第四节 婴儿的感情发展 第五节 婴儿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第六节 婴儿期的心理问题与干预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本章要点婴儿神经系统快速发展,在婴儿期末接近水平。动作发展规律可 概括为整分原则、首尾原则、大小原则、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 动作、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新生儿具有一定的能力。随着生活经 验的积累,婴儿的方位知觉、深度知觉、物体知觉逐步发展。1岁以内婴 儿的记忆初步发展,延迟模仿能力的出现是1~3岁儿童记忆能力成熟 的标志。新生儿的注意形式是先天的定向反射。儿童注意选择性的发展和 儿童言语的发展分不开。3岁前表现出直观行动思维。婴儿期是儿童口头 语言发生和发展的时期。婴儿能对社会性刺激作出积极反应,情绪的社会 性逐渐增加。儿童在2~3岁时掌握代名词“我”,这是儿童意识萌芽 的最重要标志。艾恩斯沃斯使用“陌生情境”技术将婴儿依恋行为划分为 安全型、回避型和型。托马斯将婴儿气质类型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 和缓慢型。婴儿主要的人际关系是亲子关系,但同伴交往也已开始发展。 孤独症和感觉统合障碍是婴儿期的主要心理障碍,目前发病机制不明,也 没有药物能治疗,只能通过行为训练和心理治疗干预。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一节 婴儿生理发展 第一节 婴儿生理发展一、婴儿神经生理发育(一)大脑形态发育 (二)大脑结构发育 (三)大脑功能发育二、婴儿身体发育 三、婴儿动作发展(一)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婴儿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的意义 (三)婴儿动作发展的训练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婴儿神经生理发育(一)大脑形态发育1. 脑重 ?出生350~400克 ?6月 700~800克 ?1岁 800~900克 (25%) (50%) (60%) 2.头围37cm—大头 32cm—小头?出生 34cm ?6月 42cm ?1岁 47cm(60%) (75%) (83%)?2岁 1050~1150克(75%)?2岁 48~49cm (85%)?3岁 1180克?7岁 1280克 ?15岁1440克(80%)(90% ) 达水平?10岁 52cm达水平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婴儿神经生理发育(二)大脑结构发育1.神经元 (出生1000亿个) (1)轴突分叉 (2)树突生长 (3)传导信息 :突触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婴儿神经生理发育(二)大脑结构发育2.突触出生6岁14岁突触基本结构人类脑的突触密度图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经验两个脑区的突触密度随年龄变化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婴儿神经生理发育(二)大脑结构发育3.髓鞘化? ? 髓鞘是一层包裹在神经元外部以使神经元之间彼此隔离 的髓磷脂。 神经髓鞘形成以后,能使神经兴奋沿着一定的道迅速 传导。?婴儿到了3岁,髓鞘化的过程接近完成 。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婴儿神经生理发育(三)大脑功能发育1.脑电波δ波(﹤4Hz)θ波(4~7Hz)α波(8~12Hz) β波(13~30Hz) γ波(30~70Hz)? 新生儿时的脑电波大 部分是δ和θ慢波 ? 快波(α和θ波)随着年龄 的增加而增长。 ? 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发 展的重要阶段。 ? 低频段从第1年开始逐渐减 少,α波的增长一直持续到 青少年期。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婴儿神经生理发育(三)大脑功能发育2.大脑单侧化? 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被称为单侧化 ?左半球——语言、逻辑、数学 ?右半球——空间认知、雕刻、音乐。 ? 大脑单侧化的发展: ?1岁前 左右脑功能尚未分化 ?2岁时 左右脑逐渐分化 ?4 岁 手明显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婴儿身体发育? 身体生长原则 ? 头尾原则 ? 近远原则图4-1 婴儿至身体各部分发育的比例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婴儿身体发育年 龄表4-10-3岁儿童体重、身考值±s)体 重(kg) 男 女身 高(cm) 女男出生2月 4月 6月 8月3.33±0.396.27±0.73 7.76±0.86 8.75±1.03 9.35±1.043.24±0.395.75±0.68 7.16±0.78 8.13±0.93 8.74±0.9950.4±1.760.5±2.3 65.7±2.3 69.8±2.6 72.6±2.649.7±1.759.1±2.3 64.2±2.2 68.1±2.4 71.1±2.610 月12 月 15 月 18 月 21 月9.92±1.0910.49±1.15 11.04±1.23 11.65±1.31 12.39±1.399.28±1.019.80±1.05 10.43±1.14 11.01±1.18 11.77±1.3075.5±2.678.3±2.9 81.4±3.2 84.0±3.2 87.3±3.573.8±2.876.8±2.8 80.2±3.0 82.9±3.1 86.0±3.32.0 岁2.5 岁 3.0 岁13.19±1.4814.28±1.64 15.31±1.7512.60±1.4813.73±1.63 14.80±1.6991.2±3.895.4±3.9 98.9±3.889.9±3.894.3±3.8 97.6±3.8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三、婴儿动作发展(一)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规律 1.整分原则 2.首尾原则 3.大小原则 4.从中央部分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三、婴儿动作发展(二)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1.动作是个体发展的重要领域2.动作是评价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指标3.动作发展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三、婴儿动作发展(三)婴儿动作发展的训练 1.手眼协调能力手眼协调是指人在视觉配合下手的精细动作的协调性。?3~4月 ?5~7月 ?9月 ?10~12月 看自己的手和辨认眼前目标 双眼可以双手物品 用眼睛去找寻,拿着小棒去敲打物品 理解手中的玩具与掉在地上的玩具之间的 关系 ?1~1.5岁 纸上涂画,翻看带画的图书 ?1.5~2岁 更高级的手眼协调动作,积木垒高,倒水 ?3岁时 手已经非常灵活,手眼协调能力获得大幅 度的发展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三、婴儿动作发展(三)婴儿动作发展的训练 1.手眼协调能力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三、婴儿动作发展(三)婴儿动作发展的训练 2.身体运动能力 ? 3~4个月 俯卧抬头和俯卧翻 ? 5~6个月 竖直独坐 ? 8~9个月 爬会站 ? 1岁左右 行走 ? 2岁前 蹲会跑的程度 ? 3岁前 跳、踢、投掷等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二节 婴儿的觉发展一、婴儿感觉发展 二、婴儿知觉发展 三、婴儿注意的发生发展 四、婴儿记忆的发展 五、婴儿思维的发展 六、婴儿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与促进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婴儿感觉发展 (一)视觉 1.视敏度的发展1个月 2个月 1岁? 视敏度:精确地辨别物体细节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 新生儿视敏度为6/60~6/120之间,即能在6m处看见正常 在60m或120m处看见的东西。相当于母亲抱婴儿时 母亲脸和婴儿脸之间的距离。 ? 5~6个月时,即可达到6/6的水平,相当于对数视力表的 5.0,是正常的水平。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婴儿感觉发展 2. 视觉调节能力的发展? 新生儿:视觉调节能力较差? 几周:不能根据距离进行视觉调节,看不清楚物体 ? 2个月:视觉调节复杂化,根据物体距离调节视力 ? 4个月:接近的视觉调节能力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婴儿感觉发展 3. 颜色视觉? 8分钟到13天:辨别灰圆和红圆。? 2~4个月:颜色区分能力与相似 ? 4个月:色觉与接近,有颜色偏爱 ? 2~3岁:偏爱鲜艳暖色,红、黄、绿、 橙、蓝、白、黑、紫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婴儿感觉发展 4. 立体觉? 立体觉:将物体在两眼中 的视像合并成一个有立体 感(深度)的完整形象的 过程。? 婴儿在4~6个月内具有了 立体觉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婴儿感觉发展(二)听觉1. 听敏度? 听敏度:对声音刺激的精细分辨能力。? 1个月:鉴别200~500Hz纯音的差异。 ? 5~8个月:能在1000~3000Hz范围内觉察出音 频2%的变化(是1%),4000~8000Hz 内的差别阈限与水平相同。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婴儿感觉发展 2. 音乐听力的发展? 新生儿:喜欢轻柔、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乐曲。 ? 出生两天:偏好和谐乐段。? 2~3个月:能区分高音。 ? 3~4个月:能区分音色。 ? 6个月:听音乐时可出现强烈的身体运动。 ? 1.5~2岁:可随着音乐出现舞蹈动作。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婴儿感觉发展 3. 听觉定位能力? 新生儿:听觉定位能力。 ? 2~3个月:这种反应会消失,4~5个 月再次出现。 ? 原因:新生儿的定位是一种皮层下 的反射,而年龄稍大的婴儿的定位 是一种皮层事件。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婴儿感觉发展4. 语音听觉 ?新生儿:对人类语音的偏好,尤其对母亲声音偏好 ?1个月:婴母亲语音偏好,但只在出现 “妈妈语”的时候 ?观察:11~12周—喜欢人声而不喜欢噪声 12~14周—对母亲的声音比对陌生人的声音 14~16周—常常听到母亲脚步声而停止哭叫 15~17周—可见到对噪声源有明显的。 ?原因分析:胎儿期对母亲声音的熟悉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婴儿感觉发展5. 视听协调能力? 新生儿就有视听协调能力。 ? 斯佩尔克(E.S.Spelke): 依次或同时呈现两个可视事件,其 中一个事件的声音呈现在两个事件中间, 然后观察婴儿的注视方向。 ? 3~4月:声音与视觉景象联系。 ? 3~6月:对声像刺激相吻合注视时间长。 ? 4~7月:对说话声音与面部口唇运动相 符的人脸注视时间较长,能够发现性别 声音对应和年龄声音对应。(两张面孔均在讲话,其中一个 说话者的嘴唇运动与声音一致)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婴儿感觉发展(三)味觉、嗅觉、触觉? 味觉 ? 味觉感受器:胚胎3个月开始发育,6个月形成,出生时已发育完好。 ? 新生儿能够区分甜、咸、酸、苦4种基本味觉,但偏爱甜味。 ? 男性新生儿对甜味和苦味较女性新生儿。 ? 嗅觉 ? 嗅觉感受器在胎儿7、8个月时发展成熟,能区别几种气味。 ? 新生儿偏爱某些气味,嗅觉空间定位能力。如由嗅觉建立食物性条件 反射,辨认母亲。 ? 触觉 ? 4~5个月的胎儿已建立触觉反应 ? 新生儿: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和吸吮反射 ? 0~3个月的婴儿有无意识的原始的够物行为 ? 4~5个月的婴儿获得了成熟的够物行为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婴儿知觉发展(一)空间知觉1. 方位知觉? 新生儿已有听觉定位能力 ? 婴儿是以自身为中心、依靠视觉和听觉来定向的? 婴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上? 2~3岁的儿童能辨别上下 ? 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 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婴儿知觉发展(一)空间知觉2. 深度知觉?研究者:吉布森等(Gibson ,1960) ?任务:视崖(visual cliff)?被试:36名6.5~14个月的儿童?过程:实验时母亲轮流两侧婴儿 ?结果:27人爬过浅滩,只有3人爬过悬 崖。即使母亲在深滩一侧呼喊,婴儿也 不过去。 ?结论: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婴儿知觉发展? 研究者:坎波斯和兰格(Campos & Langer,1970)? 被试:2~3个月的婴儿? 任务:视崖,把婴儿放在深侧或浅侧 ? 结果:放在深侧,婴儿的心率会减慢,放在浅滩,婴儿的心率并未减慢。? 结论:婴儿是把悬崖作为一种好奇的刺激来辨认。 9个月婴儿心率会加快,因为他们产生害怕情绪。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婴儿知觉发展(二)物体知觉注视时间百分比(50%)范兹婴儿视觉实验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婴儿知觉发展(二)物体知觉? 范兹(Robert Fants,1961)? ? ? ? ? 记录婴儿注视物体所用的时间 1~15周的婴儿 人脸照片、牛眼图及无规则图案的圆盘 记录1分钟内婴儿对不同刺激的注视时间 结果:3个月婴儿可区分母亲面孔照片; 5~7个月婴儿可在不同刺激中辨认出差别; 8~9个月获得了形状恒常性。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婴儿知觉发展(三)面孔知觉 ? 新生儿:可对面孔产生偏好,特别是对母亲面孔的偏好。 ? 新生儿对母亲面孔的再认,不是基于面孔的细节,而主要 是基于面孔总的特征和外围的轮廓,如发型轮廓和头型等 ? 研究(Maurer 和Salapatek, 1976)表明,1个月的婴儿扫 视人的面孔,注视点更多地停留在前额、头发和下巴部分, 而2个月的婴儿的注视点更多地停留在人的眼睛和嘴巴处, 开始更仔细知觉人的面孔的内部特点。因此婴儿早期对母 亲面孔的再认是的、有限的。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婴儿知觉发展视觉扫描 ?面孔上的线显示了两个 婴儿的视线个月的婴儿最初看 面孔和头的轮廓,有时视 线停留在眼睛上; ?(b)2个月的婴儿最初注 视面孔的内部特征,尤其 是眼睛和嘴巴(来自Maurer 和Salapatek, 1976)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三、婴儿注意的发生发展(一)婴儿注意的发生? 新生儿的注意,其实质是先天的定向反射 ? 无条件定向反射是最原始的初级的注意 ? 新生儿的注意也有选择性——视觉偏好 ?喜欢人脸 ?喜欢复杂和规则的图形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三种不同的脸谱(三个图形中两种颜色的总面积是相等的)婴儿对不同脸谱注视的时间(范兹,1963)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三、婴儿注意的发生发展(二)婴儿注意的发展? 1岁前,婴儿选择性注意的发展? ? ? ? ? 1.性质的变化:物理强度—对儿童有意义 2.对象的变化:范围扩大、复杂化 1.的言语指令 调控 2.自言自语调控 3.内部言语指令调控制? 1岁后,言语产生,目的性萌芽—有意注意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四、婴儿记忆的发展 (一)新生儿记忆的发生? 记忆发生在新生儿期 ? 新近研究表明,胎儿末期 (约8个月左右)就有听觉 记忆,出生后有再认表现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四、婴儿记忆的发展 (二)婴儿记忆的发展? 新生儿已有长时记忆能力。 ? 3个月婴儿对操作条件反射的记忆 达4周。 ? 1岁后,言语的产生和发展使语词 逻辑记忆能力的产生成为可能。 ? 符号表征、再现和模仿,尤其延迟 模仿能力的出现,标志着婴儿 记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四、婴儿记忆的发展?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范式? 习惯化:如果将刺激不断重复呈现给婴儿,婴儿 对刺激的注意力就会下降。 ? 习惯化表明婴儿能再认以前看过的刺激。 ? 去习惯化:习惯化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 就会重新激发婴儿对新刺激的注意,并能将注意 力恢复到先前的水平,这就是去习惯化。 ? 去习惯化表明婴儿能对新旧刺激进行区分。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五、婴儿思维的发展(一)婴儿分类能力?弗里德曼(Friedman,1972) 6个月的婴儿 ?第一次:绒毛熊、圆形小摇鼓和小塑料球 ?第二次:绒毛猫、方形小摇鼓和大塑料球 ?结果:第一次对绒毛熊表现偏好的儿童,第二 次物体呈现后对绒毛猫也表现偏好 ? 结论:能通过简单的知觉分类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五、婴儿思维的发展 ? 科恩等(Cohen & Strauss,1979) ? 出生30周左右的婴儿 识别人脸照片 ? 被试分成两组? A:某一女性面孔照片,形成习惯化, 然后向其呈现另一个女性面孔的照片。 反应:马上形成去习惯化,注视时间大幅度增加。 ? B:一组女性面孔照片,形成习惯化, 再用某一个陌生女人的面孔照片。 反应:仍保持习惯化,注视时间没有增加趋势。 ? 结论:将女性面孔为一类刺激。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五、婴儿思维的发展(二)婴儿问题解决能力? 手段-目的操作:抓我物体、倒手、寻找玩具等 ? 3个月就有问题解决能力。 ? A、B错误:? 婴儿只要成功地在A处找到东西后,即使后来的东西被移 到B处,他也仍在A处寻找,全然不考虑B处。? 皮亚杰:9个月婴儿有A、B错误 ? 威拉茨(1985):9月婴儿很少犯 A、B错误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六、婴儿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与促进 (一)影响婴儿认知发展个别差异的社会因素 1.社会文化的影响2.家庭的影响(二)婴儿认知发展的促进 ? 提供觉刺激,训练觉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三节 婴儿的言语发展一、言语获得理论 (一)强化和模仿理论 (二)生成理论 (三)相互作用理论 二、婴儿言语发展的一般模式 (一)言语发展的准备期 (二)单词句时期 (三)多词句时期 三、言语获得的个别差异与促进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言语获得理论 (一)强化和模仿理论? 强调后天学习的作用1. 强化说 父母语言,强化正确的语音2. 模仿说 观察和模仿语音,没有强化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言语获得理论 (二)生成理论?29岁出版《句法结构》 提出转换生成语法思想 奠定在现代语言学划时代地位 ?人机对译系统 实现了印欧语系中不同语言之 间的人机对译,被联合国用于 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 ?20世纪60年代 关注问题诺姆· 乔姆斯基 (Noam Chomsky,1928~ )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言语获得理论(二)生成理论? 人类语言共同的基本形式,即语法结构。 ? 婴儿先天具有一种普遍语法,言语获得过程是由 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的过程。这一是由 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实现的。?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LAD? 言语获得装置是一个天生的生物系统,储存着人 类所有语言的共同语法规则。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言语获得理论(二)生成理论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人工野孩吉尼? 1970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 “人工野孩”吉妮。? 出生时和婴儿期正常,但从第20个月就被关闭在 小屋里,无人理睬,长到13岁才被发现救出。 ? 科学家对她进行了8年教育,认定由于缺乏早期生 活经验,吉妮的大脑受到永久性的损害,不可能 恢复。这种隔离发生得越早,损害就越严重。 ? 0到13、14岁是语言发展关键期。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言语获得理论? 乔姆斯基的“语言获得装置”只是一种假设,很 难得到。 ? 过于强调天赋和先天性,低估和后天教育的 作用,忽视了语言的社会性。 ? 人工野孩吉妮之后,乔姆斯基也承认先制必 须及时于语言刺激而被激活,否则就失败。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言语获得理论(三)相互作用理论? 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理论 语言源于智力并随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 ? 林崇德(1995)认为,应该动态地、发展地考察婴儿言语 的发生过程。 ? 初期,即时性模仿和强化依随起着重要的作用。 ? 中、晚期,选择性模仿和婴儿言语实践活动起主导作用。 ? 人类所独有的符号表征能力、适宜的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则 是言语系统发生发展的前提条件。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婴儿言语发展的一般模式(一)言语发展准备期 0~1岁 1.新生儿期 0~1个月 2.发音游戏期 2~3、4个月 3.语音修正期 5~8、9个月 4.学线岁左右反射性 发声相互模仿式 的发音游戏 修正语音 开始理解言语理解言语 说线个词 说出几个词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婴儿言语发展的一般模式 (二)单词句时期 1岁至1岁半? 言语理解阶段? 单词句时期:一个词代表一个句子? 1周岁词汇量约50个,重要任务、熟悉动作、行为后果? 新词的外延扩大或缩小的倾向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婴儿言语发展的一般模式 (三)多词句时期 1岁半至3岁1.简单句阶段 1岁半至2岁 ? 电报句:动词加名词、形容词加名词、名词加名词 “宝宝打”、“爸爸坏”、“妈妈汽车”。 ? 简单句:主谓句、谓宾句、主谓宾句 2.复合句子发展的开始阶段 2~3岁 ? 在2岁至2岁半开始能说出为数极少的简单复合句, 以后逐渐增加 。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三、言语获得的个别差异与促进(一)言语获得的个别差异 1. 性别差异:女孩优于男孩 2.早晚差异:有些早有些晚,智力发育正常,属于个体差异 3. 风格差异:指称风格和表现风格 (二)言语获得的促进 1.抚养者边做边说 2.抚养者对婴儿咿呀学语作出回应 3.抚养者鼓励婴儿说出愿望 4.抚养者和婴儿 “共同注意”活动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四节 婴儿的感情发展一、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一)快乐 (二)恐惧 二、对他人情绪的识别和理解 三、婴儿情绪的调节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一)快乐——笑? 阶段1 自发性的笑 新生儿5、6周~3.5个月 4个月后? 内源性的笑、反射性的笑? 阶段2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 阶段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对人有特别的兴趣和微笑,不分化? 对母亲、家庭和陌生人的笑有区别 ? 陌生人焦虑,分离焦虑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二)恐惧? ? ? ? ? ? ? ? 阶段1 本能的恐惧 新生儿 听觉刺激或触觉刺激,如大声、疼痛 阶段2 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3~4月起 引起不愉快的经验的刺激 阶段3 陌生人 6月起 见到陌生人哭泣或回避 阶段4 预测性恐惧 2岁起 由或预想引起,如怕黑、怕独自1人等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对他人情绪的识别和理解 阶段1 不完整的面部知觉(0~2个月)? 面部知觉模糊,注视面部的边缘,对眼口注视不够 。阶段2 无评价的面部知觉(2~5个月)? 辨认面孔和表情,模仿表情,回应愉快表情。阶段3 对表情意义的情绪反应(5~7个月)? 区别积极表情和小鸡表情,作出不同反应。阶段4 在关系参照中应用表情信号(7~10个月) ? 学会识别表情,影响行为。如陌生人,看妈妈表情。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三、婴儿情绪的调节? 情绪调节的发展是从依赖他人帮助 的外部调节逐渐为内部的 调节的过程。? 新生儿根本不懂得情绪调节 。 ? 婴儿会爬或行走,主动远离不愉快刺激,调 节情绪 。 ? 婴儿1岁后,用语言表达对婴儿的要求, 婴儿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婴儿也学会 用言语表达情绪,引导帮助他们调节 情绪。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五节 婴儿社会性与人格发展一、婴儿的意识发展 二、婴儿的气质 三、婴儿的依恋 四、婴儿的同伴关系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婴儿的意识发展(一)意识的发生 ? 婴儿出生后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 体区别开来,甚至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 部分,到7、8个月的婴儿咬自己的手指、脚趾, 有时会自己把自己咬疼而哭叫起来。 ? 婴儿知道了手、脚等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获得 了身体的感觉。这是意识的最初级形式 或准备阶段。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婴儿的意识发展(二)意识的发展? 意识的发展以儿童动作发展为前提。 ? 1岁左右的儿童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 知道自己和物体的关系,把自己和客体区分开来。 ? 盖洛普(Gordon Gallup,1971)在研究黑猩猩的意 识时,发明了一个“点红实验”。 ? (B.Amsterdam,1972)巧妙地借用了盖洛 普的“点红”方法研究婴儿的意识。 ? 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标志着儿童自 我意识的萌芽。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婴儿的气质(一)婴儿气质类型? 托马斯和切斯(Thomas & Chess, 1977) ①容易型 占40%。生理机能有规律,容易适应新,情 绪积极愉快行为反应积极,容易受到关怀和喜爱。②困难型 占10%。生理机能缺乏规律,对新事物接受慢。 哭闹烦躁易怒不易安抚。在养育中易使亲子关系疏远。③缓慢型 占15%。活动水平低,行为反应弱,安静, 情绪低落,逃避新事物、适应较慢。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婴儿的气质(二)婴儿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1.气质的稳定性相当稳定。困难型—行为问题,缓慢型—行为2.气质的可变性在后天生活和教育的影响下,婴儿气质在一定程度 上是可以改变的。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婴儿的气质(三)婴儿气质对早期教养和发展的影响? 不同气质类型对早期教养的适应性和要求不同? 容易型:婴儿对各种各样的教养方式都易适应 ? 困难型:婴儿的早期教养和亲子关系面临问题 ? 缓慢型:关键在于允许儿童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 点适应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三、婴儿的依恋 (一)依恋概念? 依恋(attachment):婴儿与 抚养者之间所建立的亲密的、 持久的情绪联结,主要在母-婴 之间。 ? 哈罗(1959)猴实验,两个假 “母亲” ? 金属丝,提供食物(乳汁), 不喜欢接触 ? 柔软布,不提供食物,愿接触猴子的依恋实验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三、婴儿的依恋(二)依恋发展阶段? 英国 鲍比尔(Bowlby,1979) 1. 前依恋期(出生至2个月)2. 依恋建立期(2个月至6~8个月) 3. 依恋关系明确期(6~8个月至18个月) 4. 目的协调的伙伴关系(18个月以上)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三、婴儿的依恋 (三)依恋类型? 艾恩斯沃斯(1978)1. 安全型 70% ?“陌生情景”技术一种在有控制的实验室 情境中测量婴儿依恋行为的 技术,它通过在实验室设置 一种陌生情景,观察儿童在 此情境中的反应,从而判断 儿童依恋现状及其特点。2. 回避型 20%3. 型 10%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陌生情景技术实验步骤顺序 出现的人物 持续时间 动作行为 观察的依恋行为12 3母亲、婴儿、实验员母亲、婴儿 母亲、婴儿、陌生人30秒3分钟 3分钟实验员将二人领入房间,随即离开;母亲坐在椅子上,让婴儿自己探索,婴儿游戏 时,母亲坐在那儿看; 陌生人进入房间,第一分钟沉默,第二分钟与母亲 交谈,第三分钟接近婴儿; 母亲悄悄离开房间,婴儿首次与母亲分离,只有陌 生人与婴儿在一起,若婴儿焦虑不安,陌生人前去 安慰他; 母亲回来,首次重聚,陌生人离开。如必要,母亲 安慰婴儿,或引导婴儿游戏; 母亲离开婴儿,让婴儿独自在房间; 陌生人进入,引导婴儿游戏,必要时安慰 第二次重聚,母亲进入房间,必要时安慰婴儿,引 导婴儿游戏,陌生人离开。——母亲作为安全 对陌生人的反应4陌生人、婴儿3分钟或更短分离焦虑5母亲、婴儿 婴儿 陌生人、婴儿 母亲、婴儿3分钟或更长 3分钟或更短 3分钟或更短 3分钟对团聚的反应 分离焦虑 陌生人安慰婴儿的能力 对团聚的反应6 7 8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三、婴儿的依恋(四)依恋的影响因素 1.母亲方面的因素——养育行为? 安全型:母亲,及时反应 ? 回避型:母亲提供过多刺激,以至婴儿不愿理睬 ? 型:母亲照顾不周,不及时反应2.家庭因素和文化因素? 家庭气氛、家庭结构、父母失业、婚姻危机等 ? 文化: -回避型,日本 缺乏分离经验-型3.婴儿的心理特点——婴儿气质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三、婴儿的依恋(五)依恋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 亲子关系:安全型好,型差? 师生关系:安全型好,回避型被动,型抱怨 ? 认知发展:安全型好,热情高, ? 不安全型的发展前景取决于父母的养育方式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四、婴儿的同伴关系? 1. 2. 3. 三阶段: 以客体为中心阶段(6个月至1岁) 简单交往阶段(1岁至1岁半) 互补往阶段(1岁半至2岁半)? 缺乏同伴交往,社交技能缺乏,社会适应困难。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六节 婴儿期的心理问题与干预一、孤独症二、感觉统合失调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孤独症孤独症,又称自闭症(autistic disorder) 1943年美国病学家肯纳(Leo Kanner) 提出了“早期婴儿孤独症”的概念(一)流行病学资料 ? 患病率:2 ~ 5/万,或0.02%~0.13% ? 性别分布:男女约为4~5:1,我国6.5~9:1 ? 家庭分布:社会经济条件好家庭多见,或无关 ? 城乡分布:无显著差异,或城市儿童患病率高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孤独症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1.心理病因说:缺乏足够的父母,但缺乏 2.生物病因说:①遗传:双生子研究 ②神经异常:脑电图异常 ③围产期不利因素:产妇年龄大,用药,早产、先兆流产3.认知缺陷说:①言语滞后、表情识别和理解、缺乏“心理理论” ②中心协同弱化理论:控制信息输入困难 ③执行功能缺陷理论:对零碎信息加工,不能整合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孤独症 (三)临床表现 ? 温氏三缺陷(Wing’s triad)1.社会性缺陷:缺少视觉接触,分享、依恋、对人 不感兴趣 2.言语和沟通障碍:无沟通性言语 、鹦鹉式仿说 、 代名词反转、答非所问、声调缺乏变化 3.行为障碍:刻板行为、仪式性行为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孤独症 (四)诊断标准? DSM-Ⅵ的诊断标准 见教材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一、孤独症 (五)治疗与干预1.药物治疗:改善症状,氟哌啶醇、三环抗抑郁药 2.结构化教学 :①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 ②教学的结构化 ③训练程序的安排和视觉提示 ④教学方法上运用语言、身体姿势、提示标签等 ⑤行为矫正技术减少异常行为 3.行为治疗:减少性行为 4.对家长的教育:消除不良情绪,鼓励参与治疗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美国的爱尔丝(Jean Aryes)1969年提出?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大脑对人体各种感觉器 官如眼、耳、皮肤等传来的感觉信息不能很好地 进行分析和综合处理,造成整个身体不能和谐有 效地运作。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感觉统合失调 (一)流行病学资料1. 患病率:10%~30%2. 分布:大中城市少,农村偏远地区略高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感觉统合失调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1.先天因素:早产、出生时低体重、新生儿窒息、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肺炎、母亲妊娠期患妊高 征、先兆流产等疾病。胎位不正、早产或产。2.后天因素:过度、没经过爬、过早使用学步 车、太严 造成。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感觉统合失调(三)临床表现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2.视觉感不良:无法流利阅读,偏旁部首 ,不会做计 算,常抄错题 。 3.听觉感不良: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 。 4.动作协调不良: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会滚翻、系 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5.本体感失调:缺乏自信,消极,语言表达能力差, 手脚笨拙等。 6.触觉过分: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别人、偏食 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的、吃手等。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感觉统合失调(四)诊断 1. 日常观察 2. 评定量表 ? 郑信雄 1985编制成感觉统合检核表 ? 医科大学卫生研究所 1994 研究证明其在具有较好的可用性和可接受性 ? 用于6~11岁的学龄儿童, 58个问题 前庭失衡(14项) 触觉功能不良(21项) 本体感失调(12条)学习能力发展不足(8项) 大龄儿童的问题(3项)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二、感觉统合失调(五)治疗与干预1.感觉统合训练 ? 最好在婴幼儿期开始,越早训练,效果越好①触觉训练②前庭平衡觉训练 ③弹跳训练⑤本体感训练④固有平衡训练2.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思考与1. 为什么在描述婴儿心理发展之前要先描述婴儿生理 发展情况? 2. 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有何意义? 3. 生成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评价? 4. 如何促进婴儿言语发展?你能设计一些小活动吗? 5. 你能在教材中总结出一些实验范式吗?人们对婴儿 认知能力的认识和实验技术有什么关系? 6. 婴儿能调节自己的情绪吗?这对你有什么? 7. 什么是陌生情境技术?婴儿依恋有哪些类型?对婴 儿的心理发展有何影响?

  推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