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受访父母育儿知识靠网络 专家:应提供更多支持
原标题:过半受访父母育儿知识靠网络 专家呼吁为“自学成才”的年轻父母提供帮助,减少家庭教育隐患
东方网5月19日消息:市妇联昨天发布其直属机构上海市科学育儿关于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4-6岁幼儿父亲参与研究:定位、参与、效应》。报告调查了长宁区五个街道500户孩子年龄为4-6岁的家庭,观察和研究父亲在孩子早期家庭教育中的定位和角色,并研究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现状。
报告显示,41.6%的幼儿父亲认为缺乏育儿知识和技能,54.2%的受访幼儿父母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知识来自网络。市科学育儿主任陈彩玉认为,调研反映的问题很有普遍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孩子教育的风险,0-6岁的教育至关重要,和社会应该为家庭提供更多早教帮助,为“自学成才”的年轻父母提供更多支持。
在陈彩玉看来,孩子的成长过程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基本以3岁为一个阶段,0-3岁、4-6岁、7-9岁、10-12岁、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成长会有一些质的转变,年龄越小差异越大,“而所有阶段的教育都应该走在孩子前面”。调研中,陈彩玉听到、看到很多家长借助网络获取育儿知识,也有家长利用网络教学软件教育孩子。她认为,网络上的早教内容良莠不齐,虽然不至于一,但也确实存在一定隐患。
陈彩玉提醒,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中,有四个方面一定要多加注意:一是孩子的营养与健康。孩子“吃什么”,应由家长决定;孩子“吃多少”,则应由孩子决定。“现在很多家长把这两方面弄反了,‘吃什么’由孩子挑拣决定,家长掌握‘吃多少’,很多孩子一顿饭吃一两个小时都很平常,家长的观念是不论吃多久一定要吃完。数据显示,47.7%的家庭存在喂养的现象,其中定量喂食的程度比定时喂食的程度还要严重。”
二要注意孩子的动作发展:抬头、翻身、爬动、蹒跚学、走、奔跑……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好,先是大动作再是精细动作。陈彩玉说,“现在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会背诗、算术、冲刺做学习上的天才就行。这是绝对不行的。孩子有自主吃饭意识时就不要喂吃,让孩子学着自己吃;不要给他(她)穿衣服,而应让他们自己学着穿。家长都替代做了,也意味着了孩子锻炼的机会。”
在35年的教育和育儿经历中,陈彩玉很关注孩子语言的发展,“要经常刺激孩子开口讲话,不能是他们小手一指、一哭一闹,就完全满足他们,而应适当‘’他们学着说、跟着讲。”
陈彩玉说,家庭教育中,家长最容易忽略的还有培养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带养孩子的过程中,开心与开口、开窍同样重要。调查显示,三成父母没有关注到‘开心’的重要性,对孩子情绪和情感的关注明显不足。”
现在很多年轻父母为孩子报了很多补习班,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家长和孩子都很疲惫。陈彩玉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长在“攀比”之风影响下所产生的焦虑,“4-6岁的孩子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强的时段,弹钢琴、画画、舞蹈等艺术形式只是给了孩子技能,让他们有了表达和发挥想像力、创造力的方法、手段,而不应该南辕北辙、喧宾夺主。”陈彩玉,6岁前应重点通过亲子阅读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性和注意力。
调查发现,幼儿父亲希望能够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但具体的参与时间不多,参与行为并不积极。可见,动机本身不会高的参与度,所以,调研人员呼吁为父亲提供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干预训练。
调研人员认为,在幼儿父母和父职教育训练中,幼儿园和社区可以发挥自身作用。幼儿园有专业师资,可针对本园幼儿家长的现状开设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父职教育课程或活动,帮助家长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行为方式,学会与孩子互动沟通和处理矛盾冲突;社区则可以面向本区域内的家庭,开展体验式亲子活动,一方面增进家长孩子感情,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就近的家庭彼此熟悉了解,产生朋友圈辐射效应。
原标题:过半受访父母育儿知识靠网络 专家呼吁为“自学成才”的年轻父母提供帮助,减少家庭教育隐患
东方网5月19日消息:市妇联昨天发布其直属机构上海市科学育儿关于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调研报告《4-6岁幼儿父亲参与研究:定位、参与、效应》。报告调查了长宁区五个街道500户孩子年龄为4-6岁的家庭,观察和研究父亲在孩子早期家庭教育中的定位和角色,并研究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现状。
报告显示,41.6%的幼儿父亲认为缺乏育儿知识和技能,54.2%的受访幼儿父母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知识来自网络。市科学育儿主任陈彩玉认为,调研反映的问题很有普遍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孩子教育的风险,0-6岁的教育至关重要,和社会应该为家庭提供更多早教帮助,为“自学成才”的年轻父母提供更多支持。
在陈彩玉看来,孩子的成长过程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基本以3岁为一个阶段,0-3岁、4-6岁、7-9岁、10-12岁、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成长会有一些质的转变,年龄越小差异越大,“而所有阶段的教育都应该走在孩子前面”。调研中,陈彩玉听到、看到很多家长借助网络获取育儿知识,也有家长利用网络教学软件教育孩子。她认为,网络上的早教内容良莠不齐,虽然不至于一,但也确实存在一定隐患。
陈彩玉提醒,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过程中,有四个方面一定要多加注意:一是孩子的营养与健康。孩子“吃什么”,应由家长决定;孩子“吃多少”,则应由孩子决定。“现在很多家长把这两方面弄反了,‘吃什么’由孩子挑拣决定,家长掌握‘吃多少’,很多孩子一顿饭吃一两个小时都很平常,家长的观念是不论吃多久一定要吃完。数据显示,47.7%的家庭存在喂养的现象,其中定量喂食的程度比定时喂食的程度还要严重。”
二要注意孩子的动作发展:抬头、翻身、爬动、蹒跚学、走、奔跑……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好,先是大动作再是精细动作。陈彩玉说,“现在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会背诗、算术、冲刺做学习上的天才就行。这是绝对不行的。孩子有自主吃饭意识时就不要喂吃,让孩子学着自己吃;不要给他(她)穿衣服,而应让他们自己学着穿。家长都替代做了,也意味着了孩子锻炼的机会。”
在35年的教育和育儿经历中,陈彩玉很关注孩子语言的发展,“要经常刺激孩子开口讲话,不能是他们小手一指、一哭一闹,就完全满足他们,而应适当‘’他们学着说、跟着讲。”
陈彩玉说,家庭教育中,家长最容易忽略的还有培养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带养孩子的过程中,开心与开口、开窍同样重要。调查显示,三成父母没有关注到‘开心’的重要性,对孩子情绪和情感的关注明显不足。”
现在很多年轻父母为孩子报了很多补习班,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家长和孩子都很疲惫。陈彩玉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长在“攀比”之风影响下所产生的焦虑,“4-6岁的孩子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强的时段,弹钢琴、画画、舞蹈等艺术形式只是给了孩子技能,让他们有了表达和发挥想像力、创造力的方法、手段,而不应该南辕北辙、喧宾夺主。”陈彩玉,6岁前应重点通过亲子阅读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性和注意力。
调查发现,幼儿父亲希望能够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但具体的参与时间不多,参与行为并不积极。可见,动机本身不会高的参与度,所以,调研人员呼吁为父亲提供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干预训练。
调研人员认为,在幼儿父母和父职教育训练中,幼儿园和社区可以发挥自身作用。幼儿园有专业师资,可针对本园幼儿家长的现状开设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父职教育课程或活动,帮助家长理解孩子在各个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征和行为方式,学会与孩子互动沟通和处理矛盾冲突;社区则可以面向本区域内的家庭,开展体验式亲子活动,一方面增进家长孩子感情,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就近的家庭彼此熟悉了解,产生朋友圈辐射效应。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