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游戏竟让我发现孩子在幼儿园受!
还有个细节让她很疑惑,玩办家家时,女儿对娃娃特——给娃娃喂着喂着奶瓶会突然用力拖拽娃娃,或者突然丢到抽屉里关起来,不知道是在干什么……
我提醒她留意下孩子在幼儿园是不是有受到不好的对待,因为孩子玩耍的细节一定是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模仿来的。果然,她调取摄像时吓了一跳,发现老师竟然这样对待孩子:孩子吃饭慢,老师把她拖到一边罚站,孩子尿了裤子,老师把她关在小黑屋…………
因为语言发展水平还不够,或者害怕被父母责怪等原因,孩子常常很难清晰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我们也很难光靠语言去安慰孩子的情绪。
但最近刘先生发现,和他玩一场枕头大战(或其它打闹游戏),就可以解决大部分“不高兴”“小紧张”。
这个游戏的原理其实是让他把内心积累的不满、紧张为行动,得到,同时也传递给孩子一种接纳感、安全感:
“不管我怎么样,爸爸妈妈还能和我玩的这么开心,那现在一切肯定是安全的,不然妈妈哪还会有心情和我玩。”
比如,我会咳嗽说:“叮当快来帮帮我,给我打一针”,打完就做出病好了的样子,还感谢他的“治疗”。
其实这些玩具也不一定需要买,孩子在意的不是玩具有多逼真,想想我们小时候玩办家家的“道具”是多么简陋。
我们总说要孩子学着体谅,而其实通过这样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代入到各种不同的身份中,真的“换了”,“换位思考”就会变成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比如最近我发现他会主动抱起被他不小心摔在地上的娃娃,摸摸娃娃的头,这就是他开始意识到:别人和我一样,摔倒了都会痛,都需要“摸摸”(平时他摔倒了,我们也是这样安慰他的)。
很多家长都以为,男孩就需要玩娃娃,过家家。其实男孩和女孩一样需要通过这样“角色扮演”的方式,假扮着去照顾一个娃娃,把娃娃当好朋友的游戏,从而去学习到如何照顾别人,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整个过程中,虽然育儿师和妈妈完全没有提及、强强平时的行为,只是单纯的带他看一出情景剧,但强强脸上有些复杂的表情似乎明白:他们是在演我,原来我平时是这样。
强强看着因为而失去朋友、孤零零哭泣的熊猫,仿佛也看到了自己(这也正是让孩子看到自己错误行为的后果)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利用两个布娃娃(手偶之类)演情景剧的方式,让戏剧成为孩子的一面镜子,让孩子看到自己错误的行为,并反思自己的错误,知道该怎么改进。
其实角色扮演游戏运用于育儿中的方面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去创造一出戏,让孩子去演:
☞二胎中,大宝嫉妒小宝,可以每周找一点时间让大宝扮演婴儿,满足他想被照顾被全方位关注的需求;
☞想让孩子主动玩具,那就假扮每个玩具都是出来玩的宝宝,告诉孩子:“你要回家了,玩具宝宝也要回家啦,你把他们送回家好吗?”
最后我还想来提醒一下大家,在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中我们应该注意点什么。在我的了解中,之所以很多父母不愿意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
很多父母总觉得这样和孩子玩,要模仿着孩子的样子,去扮演一些不存在的事情,很幼稚。我们似乎因为“长大”太久了,而忘记了自己儿时的样子,忘记了自己小时候“办家家”时的快乐
。现在许多爸妈对育儿这件事已经越来越重视,但真的和孩子沟通起来的时候却力不从心,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缺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游戏力”——能够放下身段,投入的和孩子一起游戏的一种活力、情趣、幽默。
如何成为会玩游戏的父母,成为能在游戏中和孩子打成一片,走进孩子心里的父母,丹妈能给到大家的诀窍很简单: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