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的“育儿经”可信吗? 心理咨询师:关键看是否适合
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80后、90后,学习能力很强,思维活跃,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非常依赖网络,善于碎片化学习,“朋友圈”里各种“育儿经”,常常是他们的速读教程。但是,育儿方法千千万,常常刚读完一篇,又发现了相反的言论,第一次做父母的你会如何选择?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里看了一个网络平台的“育儿经”,说猫妈虎爸是最好的搭配,我们家却正好相反,我对孩子太严格,她老爸太。这几天,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是不是教育方式不对。”晓云说,之前一直认为,一个家庭中,父亲的角色应该比较随和,而母亲应该比较严厉,自打孩子上幼儿园起,她和老公就是这样“角色扮演”。“我觉得之前的那种方法收效甚微,这两天,我和丫头的父亲试着角色互换,发现情况更糟了,真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
最近,晓云尝试在各种网络渠道搜索,结果发现了不同的“育儿经”版本,而且,每个版本看起来都不无道理。“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角色有没有?”
28岁的景女士也是朋友圈“育儿经”的“粉丝”,“要培养孩子的意识、要让她有物权意识。”说起教育女儿,景女士头头是道,但她周围的朋友却反映,景女士的孩子太过,稍微一不顺心就会大哭大闹。
“不管你正在抚育大宝还是二宝,一定要认真看看了,外国人带孩子的17个绝招,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月初,杨女士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转发了一则育儿宝典,文图并茂的介绍了一个美国妈妈的育儿。孩子哭时要忽略、不要随意孩子,不要随意给孩子点赞
“我就是前几天看一个微信平台里发的,觉得有道理,所以就转发了,也算是给朋友们分享点鸡汤。”杨女士说,由于平日里上班忙,没时间也没精力系统的学习育儿,经常在朋友圈里找些点击率高的文章分享,育儿的同时带动朋友们一起学习,但真要说出这些育儿的缘由,自己其实也不太清楚。
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父母都有在朋友圈里转发分享“育儿经”的习惯,至于转发的理由就是“我觉得有理”。
我也会看微信里的一些育儿文章,有些还是很有道理的,有些则是理论的嫁接了。”二级心理咨询师徐心悦笑着说,其实心理学有很多流派,每个学派的育儿观念都有所不同。“关键是适合。”
每个孩子其实都生长在一个微社会里,遗传、各不相同,所以“育儿经”的选择也应有所差别。“有些孩子适合压力教育,有些孩子适合点赞教育,我家长可以看一些儿童发展的基础书籍,了解自己的家庭特点,这样才方便有的放矢的去取经。”徐心悦说,父母是家庭的情绪调剂师,至于如何调剂,不是简单的一篇微信文章可以解决的。而且这种资讯的发布主体也很关键,如果主体自身对心理学一知半解,发布的文章也就可想而知了。
新兴的互联网媒介,特别是基于社交关系建立的网络媒介,将人际、组织和大众融为一体,具有空间无限、信息海量、互动及时等优势。新技术带来的快速“化学反应”赋予了它极大的活力。
但如同电视的收视率、的发行量、的收听率一样,网络也需要维持其运营。粉丝及点击率是很大程度上衡量网络媒介的指标。
在海量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受众所接收到的信息是经过媒介过滤和筛选的。如果媒介的组织者仅关心用户体验所带来的盈利点,而缺乏媒介应有的“把关”能力,就有可能给受众带来一系列无法觉察的负面效应,后果可想而知。
第11届合肥文博会10月27日开幕,展会为期4天。本届展会以“创意文化引领美 ...[详情]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