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川辣沪甜晋酸广东饮食习惯有“三好”!
食在广州,广东人爱吃,广东东西多品类丰富,广东各地餐厅也多夜宵摊档也多。有一次冬天去山东的青岛出差,大概晚上12点抵达酒店,然后奔赴所谓的“夜宵街市”——没几家餐厅开着,冷冷清清。
这和广东0点夜生活尤其找夜宵找美食才开始比起来,北方夜生活夜市不怎么样,难怪餐饮消费广东连年位居榜首。
广州粥类众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煮的材料而命名的,常吃的,有白粥、鱼片粥、水蛇粥、皮蛋瘦肉粥、猪肝粥、虾蟹粥等;二类是以粥的出处而命名的,如及第粥,艇仔粥。
潮汕人特别喜爱喝粥,而且历史悠久。潮汕师傅发现用粤菜中所使用的砂锅烹制时较为通气,煮沸时不易流出,适合煮粥,便利用来煮潮汕砂锅粥。
到了现在,情形为之大变,喝粥从早餐延伸为流行的夜市夜宵。你去看广州佛山和潮汕地区的夜市,许多喝粥的地方。
广东粥以细绵著称,而做好广东粥最重要的就是粥底,粥底好,才能做出各种美味的成品粥。《广东粥》一书以广府粥为主,按食材分类,介绍了115种常见的广东粥食,可见广东粥文化的多样丰富,蔚为大观!
哈佛大学对10万人进行长达14年的研究发现,每天喝一碗约28克全谷物熬成的杂粮粥,可降低5%的死亡率和9%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喝粥在被中国历代养生所推崇,喝粥有益健康。喝粥作为广东流行的饮食文化,健康丰富,发扬光大,的确值得其他地区借鉴。
“宁可食无菜,不可饭无汤”。广东人饮食文化习惯离不开汤,刮台风下暴雨停电又如何,来整一碗老火靓汤,压压惊,谈笑自如。
和北方地区的简单粗糙滚汤不同,广东人在煲汤上讲求料多量足,什么花生煲鸡脚、青红萝卜煲排骨汤、党参煲猪脚等,还有淮山啊莲藕啊,加的料多变丰富,食材种类可谓登峰造极。
所谓“汤水”其实重点是“水”,喝汤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补充水分。特别是广州夏天高温炎热,饭前喝一小碗清淡汤水,既能补充水分,也能刺激食欲,这是值得鼓励的。
有个说法,即汤煲的时间越久就越好喝,也越有营养。但其实这并没有科学依据,而且根据养生专家研究,食材不宜高温煮煲太久,否则会极大其内质营养。
此外,有部分老火汤高脂高糖,多饮无益。喝多了老火靓汤,容易造成热量累积,甚至带来“三高”隐患,六成广州居民有高血糖或高血脂;海鲜、老火汤里含的高嘌呤造成六尿酸过高。
江西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这句话道出了部地区对于辣椒的偏好,也说明口味比较重——辣咸不分家(和酸甜混在一起一个道理)。
山西陕西等北方一带,出产陈醋爱吃醋。所谓“山西人爱吃醋,家家有个醋葫芦”,“老西生性怪,无醋不吃菜”。山西是面食之乡,喜欢将醋蘸浇在各种面食“入味”,历来注重醋蒜调和,千百年传承形成了以醋为中心的调味系列。多醋常醋,当然对身体是不错的,但对于其他地区的人来说,就难以“兼容”适应了。
再说上海江浙一带,口味过于清淡,红烧肉都没什么盐味,另外就是追求甜。一种说法是,在古代,因为江浙人好商不好农,爱攀比。糖在当时是比较奢侈之物,人们自然都以能吃到甜食为荣。久而久之,就变成区域饮食习惯和追求了。
不同于部的重口味,也不同于江浙上海一带的甜腻味,广东的粥、汤咸淡度适中,口味不轻不重,清淡有味,再好不过。
比如鸡鸭鹅猪肉(鱼肉不明显),许多地方不是炒就是红烧,加辣椒加盐加糖。而广东则不同,湛江白切鸡、隆脚、广州叉烧、澳门烧肉等等……肉不肥,口味对比其他地方也淡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