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保健
防病优生
女性早孕
怀孕常识
孕前营养
孕中保健
孕期疾病
孕期饮食
孕期保健
分娩保健
临盆待产
分娩时刻
产前诊断
产后保健
靓丽重现
产后心理
产后保健
月子饮食
宝宝保健
育儿心理
婴儿期
哺乳知识
母婴交流
孕期保健

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第二部分

作者:孕妇保健网 来源: 日期:2018-2-6 19:46:37 人气:

  (1)妊娠35~37 周B 族链球菌(GBS)筛查: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合并糖尿病、前次妊娠出生的新生儿有GBS感染等),取直肠和下1/3 分泌物培养[1-5]。(2)妊娠32~34 周肝功能、血清胆汁酸检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高发病率地区的孕妇][46]。(3)妊娠32~34周后可开始电子胎心监护[无应激试验(NST)检查(高危孕妇)][5]。

  (1)分娩相关知识(临产的症状、分娩方式指导、分娩镇痛)[5]。(2)新生儿免疫接种指导[5]。(3)产褥期指导。(4)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护。(5)妊娠≥41周,住院并引产[3-4,47]。

  (1)超声检查[评估胎儿大小、羊水量、胎盘成熟度、胎位,有条件可检测脐动脉收缩期峰值和舒张末期流速之比(S/D比值)等][3,5]。(2)NST检查(每周1次)[5]。

  1. 仔细询问孕前病史,重点询问是否患有糖尿病、慢性高血压、肥胖、肾脏及心脏疾病等,询问既往生育史;本次妊娠是否为辅助生殖治疗受孕;两次妊娠的间隔时间;明确并记录高危因素。2. 评估并告知高龄孕妇的妊娠风险,包括流产、胎儿染色体异常、胎儿畸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M、胎儿生长受限(FGR)、早产和死胎等。3. 规范补充叶酸或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及时规范补充钙剂和铁剂,根据情况可考虑适当增加剂量。4. 高龄孕妇是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的重点人群。重点检查项目包括:(1)妊娠11~13周+6应行早孕期超声筛查:胎儿NT、有无鼻骨缺如、NTD等;(2)预产期年龄在35~39岁而且单纯年龄为高危因素,签署知情同意书可先行NIPT进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的筛查;预产期年龄≥40 岁的孕妇,绒毛穿刺取样术或羊膜腔穿刺术,进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3)妊娠20~24周,行胎儿系统超声筛查和子宫颈长度测量;(4)重视M筛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FGR的诊断。5. 年龄≥40岁的孕妇,应加强胎儿监护,妊娠40周前适时终止妊娠。

  1. 骨盆外测量:已有充分的表明骨盆外测量并不能预测产时头盆不称。因此,孕期不需要常规检行盆外测量[3-4]。对于分娩的孕妇,妊娠晚期可测定骨盆出口径线. 弓形虫、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血清学筛查:目前,对这3种病原体没有成熟的筛查手段,孕妇血清学性抗体检测均不能确诊孕妇何时感染、胎儿是否受累以及有无远期后遗症,也不能依据孕妇的血清学筛查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终止妊娠。孕前筛查或孕期有针对性的筛查,不宜对所有的孕妇进行常规筛查,避免给孕妇带来心理的恐惧和不必要的干预[3-5]。

  3. 妊娠期BV筛查:妊娠期BV的发生率为10%~20%,与早产发生有关, 早产高危孕妇可筛查BV,但不宜针对所有孕妇进行常规BV筛查[3-5]。

  5. 每次产前检查时行尿蛋白和血常规检查:不需要每次产前检查时进行尿蛋白和血常规检查,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妊娠期贫血的孕妇可反复进行尿蛋白和血常规检查[3-4]。

  6. 甲状腺功能筛查:孕妇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影响儿童神经智能的发育。虽然有专家筛查所有孕妇的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素),但是目前尚没有足够的支持对所有孕妇进行甲状腺功能的筛查。孕期应充足的碘摄入[4]。

  7. 结核病筛查:目前尚没有足够的支持对所有孕妇进行结核病的筛查(包括PPD试验和X 线检查)。高危孕妇(结核病高发区、居住条件差、HIV感染、药物成瘾者)可以在妊娠的任何时期

  漆洪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慧霞(大学第一医院)参与本指南制定及讨论的专家:杨慧霞(大学第一医院)、段涛(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胡娅莉(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刘兴会(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贺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漆洪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力(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常青(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王谢桐(立医院)、陈敦金(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时春艳(大学第一医院)、刘喆(大学第一医院)、蔺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邹丽(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古航(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马润玫(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建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高劲松(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李笑天(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王子莲(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丁依玲(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杨孜(大学第三医院)、赵扬玉(大学第三医院)、樊尚荣(大学深圳医院)、肖梅(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来源: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2018)[J].中华妇产科,2018,53(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