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国寿大病保险深耕农村为因病返贫开“药方”--山西频道--人民网
人民网太原8月13日电(王建、 勇)“如果不是大病保险给我报销了9万8千多元,我的这个家庭都不知该如何继续,大病保险给了我新的希望。”11日下午,面对记者,太谷县胡村镇朝阳村村民籍建中热泪盈眶。
2016年3月,籍建中驾驶货车载着妻子在送货途中,车辆发生侧翻,事故导致妻子白够心颈椎损伤伴四肢瘫痪,高达25万多元的医疗费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积蓄花光,还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多元外债,出院当天,当医院告诉他除了基本医保能报销1万元外,中国人寿大病保险也能报,籍建中激动地说,中国人寿大病保险理赔处就设在医院内,把住院资料提交后15日左右,98929.86元到账了,你是不知道,那天全家甭提有多开心,想都不敢想居然能报这么多,雪中送炭呐!
2012年,国家发展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减轻人民群众大病医疗费用负担方面,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2013年以来,山西省在阳泉、运城两市率先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并逐步向全省延展。
中国人寿山西省分公司(下称山西国寿)结合山西实际,积极与各地合作开办大病保险、医疗补充保险等民生保险项目。据了解,截止到2016年底,全省共有中国人寿、人保财险、人保健康三家保险公司承办大病保险,其中山西国寿共承办了18个大病保险项目,业务覆盖全省11市102个县区,承保人数1212.24万人,年度协议保费4.74亿元,市场份额超过50%,引领山西大病保险市场。
据了解,在太原市承办城镇职工大病保险长达14年,山西国寿创造出了具有“基本+补充”、“普惠+特惠”特色的大病医疗保险模式,进一步完善了山西省社会医疗保险保障体制,极大地提升了社会抗风险能力,成为全国大病保险成功运作的“范本”之一。
此外,在提升风险保障服务水平的同时山西国寿不断加大风险损失补偿力度,2016年给付各类保险金72.28亿元。
为了让患者报销更加快捷,山西国寿始终以系统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替代人工赔付方式,全面推进大病保险系统与基本医保系统对接工作。截止目前,临汾、运城、晋城等居民项目共11个大病保险项目开通了本地定点医疗机构的出院即时结算。在此基础上,山西国寿向省人社厅进行汇报和沟通,已提交省级平台对接方案,力争在省医保城乡统一平台搭建完成后,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的出院即时结算。
在财务管理方面,山西国寿严格遵循大病保险财务管理要求,开立了大病专户,与公司现有业务严格分开,分别清算,实现了大病保险业务的收支两条线,资金统一集中由总公司进行管理。
在助贫攻坚方面,山西国寿积极响应省扶贫政策要求,自2016年开始,启动了新农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升报销比例、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的“一升一降”扶贫优惠政策。对于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新农合大病起付标准在原来8000元的基础上在降至5000元,通过政策倾斜,助力精准扶贫。
截止2017年6月底,山西国寿累计赔付扶贫人口1678人,赔付金额1122.6万元,有效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
太谷县小白乡上庄村44岁的村民王庆忠,眼部疾病导致视力下降,前前后后四次入院治疗医药费花掉18000多元,这笔费用对于一个低保家庭而言不是一个小数字,国寿太谷县支公司在接到王庆忠的理赔报案后,迅速走理赔流程,最终,大病补偿加精准扶贫补偿两项共计2800多元打到了王庆忠的卡上。
保险机构要真正扶贫到底、扶贫彻底,就必须下沉服务重心。完善乡(镇)村服务网点设置,增加人员力量,实现保险网点零距离,保险服务面对面,让更多的贫困群众享受在口办保险的方便快捷。
近年来,山西国寿采取第一时间与医保、农合中心搭建联合办公平台,派人驻地服务的办法。已在全省设立了95个大病保险联合办公网点,由百余名专职人员开展案件受理以及业务咨询、投诉等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临汾分公司在今年实施了“3+3”精准扶贫工程,依托大病保险,开展健康义诊、知识讲堂、药品发放等活动,给贫困县区带去切切实实的扶贫帮助,切实解决贫困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实困难。
大病保险及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部门及商业保险公司的形象。下一步山西国寿在运营和服务方面会提档升级,让百姓真正了解大病保险这项利民惠民政策。山西国寿健康保险事业部总经理徐振霞表示。
据了解,山西国寿现有各级各类机构621个,包含省级分公司1个,市级分公司11个,县级公司140个,县级以下营销服务部468个,专属机构(电销中心)1家;同时,公司还设有市县两级客户服务中心116个,拥有各级各类管理和营销服务人员56000多人,年度服务客户约1200余万人次;具备覆盖全省城乡的专业服务能力。2016年,公司总保费收入突破130亿元,达到132.6亿元,同比增长18.51%;市场份额达26.09%,位居全省寿业行业第一。
太钢在企业内部大力营造创新氛围,依靠技术创新积聚市场竞争力。把创新作为破解困难的关键抓手,淘汰落后产能,增产高端高效钢材品种,发展极具潜力的新材料产业,不断提高供给水平。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