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一个决定成就了今天的元素周期表
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科学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先创造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制成元素周期表的雏形。此后不断有人提出各种类型周期表不下170余种,归纳起来主要有:短式表(以门捷列夫为代表)、长式表(维尔纳式为代表)、特长表(以波尔塔式为代表);平面螺线表和圆形表(以达姆开夫式为代表);立体周期表(以莱西的圆锥柱立体表为代表)等。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这个朱元璋有毛关系啊。这还真的要从朱元璋为朱家子孙取名字讲起。朱元璋得了天下后,按照祖辈的流传下来的惯例“姓氏+辈分+单名”给自己的后代取名。
可令人朱元璋没想到的是,可千算万算,没有算到朱家的后代的繁殖能力,子孙后代每一代人口都会呈几何增长,一开始还能用通用常见的字,可是很快,悲剧了,朱家子孙发现字都不够用了。
没受过多少正规教育的朱元璋,抓破了脑袋才出一套给后代起名的“取名法”。朱姓子孙取名,其命名的规律是:朱姓+辈分+,其中第三个字必须是带(金、木、水、火、土)的偏旁部首。
第一个字是姓,重八兄子孙肯定都是姓“朱”;第二个字是辈分,他给每一家都定了一份二十字的辈分表,比如太子家就是“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用晟”,燕王家就是“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且一辈接着一辈轮流用,用完了再回转着用。
前面两个字解决了,第三个字就要靠“取名法”了,于是重八兄按生的关系采用金木水火土作为偏旁的字,如他的儿子都是木字旁的名字,如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到了孙子辈就是是火字旁的字,如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等。
但汉字就那么多,而养尊处优的皇族们又确实很能生,到明末的时候,皇族已有上百万人。这上百万人的名字要硬往这个规则里套,还不能重名,于是只能翻找各种古籍,什么生僻字、异体字、通假字都搜罗了个遍,到最后就只有造字了。于是就出现了后来我们熟知的“朱公锡,朱慎镭,朱同铬,朱同铌,朱在钠,朱成钴,朱帅钾,朱帅锌,朱寘镧,朱徵钋,朱效钛,朱效锂”。
明朝后,这些朱姓家族的名字慢慢淡出人们的记忆。直到1896年,清末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徐寿引进了门捷列夫发明的元素周期表。把这些奇奇怪怪的元素名字译成中文,让徐老爷子想破了头。一个偶然的机会,徐老爷子看到明朝皇族的家谱,不由得灵光一闪,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元素周期表。